《阿凡达》观后感10篇

更新时间:2025-11-01 17:41:45
《阿凡达》观后感10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凡达》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凡达》观后感1

“世界的卡梅隆,宇宙的阿凡达。”“Avatar”是什么?这是看电影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作为电脑术语来讲,英语Avatar指的是在虚拟实境中互动地呈现一个人;用作名词来讲,是指化身或天神降凡之意。在此也不得不佩服詹姆斯·卡梅隆对自己这部影片的精确定位,英语一个单词通常都会有几种含义,一部《阿凡达》电影,几乎将英文片名中涵盖的几层意思都给表达了出来,影片的气势和效果足以堪称年度最强。

一、真的是身临其境?

《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潘多拉星,没有具体的时间,我们只知道那是一个不太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经毁坏了地球,他们为了开发新的能源和新的居住地,便开始将手伸向了外星,电影有点拓荒史的意思,较为契合百十年前美国人对于西部的开拓。潘多拉星的原住民纳美人必然要组织地球人的这种野蛮侵略行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故事虽然有些俗套,但胜在情节流畅,作为一部商业娱乐大片是合格的,但《阿凡达》真正要让你领略的,还是它神乎其技一般的电影特效。

观赏《阿凡达》首先就要面临选择何种方式的问题,是3D还是IMAX3D,以及传统的2D?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制作后期就说过,《阿凡达》必须在IMAX3D版本上才能看出效果。最初听到这话还以为这只是片方的一种宣传策略,但真正当你走入影院去观赏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卡梅隆真的是依托IMAX3D来创作这部电影,之前他苦等10年未拍任何剧情电影,就是等待IMAX3D电影院线步向成熟,这样才能保证全世界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真正震撼的效果。

《阿凡达》会让你领略到外星的参天大树、热带丛林、漂浮巨岛、湖泊山川、日月星辰,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实结合的,但通过CGI技术的绝妙处理,银幕上的一切都会让你感觉真实可信,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仿佛触手可及,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看电影的时候,你的精神会被带入进电影之中,当男主角用脚趾触碰泥土的时候,你可能也会感受到脚底泥土般的松软,电影从来没有这样真实过。

二、故事有待深层次挖掘

詹姆斯·卡梅隆绝不是那种肤浅之人,像迈克尔·贝那种游戏式的剧情在卡梅隆电影中是看不到的。卡梅隆多年来的电影作品中,有两大主题贯穿始终,那就是“和平与环保”。“和平”这个主题在《终结者1、2》中完全就能看到,核弹让地球毁灭,人类过于依赖电脑网络,最后反而被电脑打败,卡梅隆是在通过这种末日幻想的方式来警醒人们,不要滥用科技与核武器。“环保”这个主题就更加明显了,《深渊》中海底人为了报复人类对地球的戕害,而决定淹没世界,但最终是人类的关爱感动的海底人,而没有毁掉世界。

詹姆斯·卡梅隆不是说教电影人,他不会把这些电影主题都摆在台面上去说,他的电影视觉效果只是一种包装,内里所要传达的思想才是最珍贵的。所以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始终不会过时,即使1991年的《终结者2》现在看来依旧精彩,这就是因为卡梅隆把握住了故事命脉,观众不光可以看特效,跌宕起伏的剧情仍然可以抓住人心。

《阿凡达》融合了“和平与环保”的主题,经典的战争电影都是通过残酷的战争场面来宣扬和平精神,战争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银幕上为大家呈现了这一切,通过战争电影也是希望观众能够珍惜现在的和平。地球人侵略了潘多拉星,原住民纳美人开始抵御这些外来的侵略者,地球人的科技要先进于纳美人上千年,悬殊之大令人咋舌。在本片中,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人类只有将黑手伸向潘多拉星这个世外桃源,当人类无节制夸张居住和使用土地之时,可曾想过脚下的大地也会有朝一日承受不住这种重压呢?《阿凡达》的情节与特效配合得非常好,完全没有很多特效大片情节稀松的诟病。

三、划时代意义

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一直都能捧红明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凭借《终结者》晋升世界巨星,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因为《泰坦尼克号》而举世瞩目,这回的《阿凡达》却没有捧红谁。主演萨姆·沃辛顿没有莱奥纳多的帅气,也没有施瓦辛格的强壮,他红起来当然是时间的问题,但是他很难为《阿凡达》的票房贡献更多的力量。想想当年《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之时,很多女粉丝都是不厌其烦地去影院支持偶像莱奥纳多。《暮色2》北美票房首周末突破1.4亿美金,偶像的力量占去了一大半,粉丝都是冲着俊男靓女去的,谁还管电影好不好看。所以,《阿凡达》这部电影最明显的缺憾就是主演的选择放弃了帅哥美女,这对于电影剧情的发展很有需要,但对于市场而言,就不是那么合适了。

从长远来说,萨姆·沃辛顿很有可能会成为继梅尔·吉布森、休·杰克曼等澳洲籍男星之后,成为新一代的澳洲籍好莱坞巨星,但这毕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淬炼。《阿凡达》在北美的口碑尚好,但由于放映技术和演员号召力等方面的制约,《阿凡达》首周末北美票房居然还未过亿,《阿凡达》这部电影至少都要在3D影院中才能一睹阵容,经过这部电影以后,3D影院必将又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风潮,毫无疑问的是,《阿凡达》已经开启了特效电影的全新时代,它的划时代意义等同于《金刚》(1933)、《20xx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1977)这些科幻经典,詹姆斯·卡梅隆凭借着宏大的构想和严谨的制作,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

《阿凡达》观后感2

我看《阿凡达》时的感受和我1977年看到《星球大战》时一样。那时我也是抱着忐忑的期望走进电影院的。跟《泰坦尼克号》一样,卡梅隆的新作在上映前就受到热烈到令人生疑的追捧。但再一次地,他用一部出色的电影让怀疑者都闭上了嘴。在好莱坞,至少还有一个人懂得如何善用2亿5千万或者3亿的投资。

《阿凡达》是一次精彩异常的娱乐历程,但它的好处不限于此。它包内含很明显的环保和反战信息『美国人也爱提炼中心思想、伟大好处?——楼主注』。它注定要掀起追捧的热潮。它的视觉细节是如此丰富,值得反复观赏。跟《指环王》一样,它创造了一种语言。它造就了新的电影明星。它是一个重大事件,一部你务必去看才能跟得上别人的话题的电影。

故事设在2154年,跟随着美军在一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上的派遣任务展开。这个叫潘朵拉的新世界,富内含地球急需的一种矿产。潘朵拉对地球毫无威胁,但是我们还是要派出军队去进攻和征服她。头脑发热的海军陆战队员架着机枪,开着装甲飞艇进行轰炸任务。你能够自己把它理解成是对当今政局的隐喻,卡梅隆明显是这样想的。

潘朵拉上茂盛的丛林里居住着和平的纳维人,他们是蓝色皮肤,金色眼睛,体型修长的巨人,每个约有12英尺高。那里的大气不适宜人类呼吸,跟周围的景物相比,我们就像小矮人一样。如果我们要踏出机舱,务必借助具有纳维人外形的阿凡达,由人类在机器内透过心电感应遥控。当他们进入阿凡达后,他们所观,所惧,所尝,所感都跟纳维人一样,同样也跟他们一样适应当地的环境。

阿凡 ……此处隐藏12980个字……那就是对弱者寄予同情,并且给予他们场离奇的胜利。画面拍得与电脑游戏差不多,方是钢铁机甲,方是血肉之躯。钢铁机甲肯定是要战胜血肉之躯的,所以血肉之躯的胜利需要奇迹的成分,《阿凡达》里面,就是杰克不仅赢得了纳美人,而且还有只灵异的大鸟主动成就了他“魅影骑士”的身份。这个身份,不只意味着最强大的战斗能力,而且意味着他作为纳美人领袖获得了神灵的首肯,同时,意味着他可以当仁不让地娶那个心仪的女纳美人,——本来,在纳美人的传统里,她是另有所属的。

所以,《阿凡达》与其说是杰克的电影,不如说是鸟的电影。“魅影”是决定性的,其它的鸟也不差,只要贴近飞机,可以把飞机拽得找不着北,撞到悬浮山上。

很多人说从《阿凡达》里面看到拆迁的影子。其实,不同国家的人,看到的东西肯定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就是“反抗强权”的传奇。地球上的反美战士,可以从中看到希望。以色列人可以从中看到建国历程,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可能看到巴以冲突。

以弱胜强的事情,总是能够给人慰藉的。电影中的强权对弱者是那么游刃有余。强者会规定弱者投降的时间,否则就是“和平努力失败”;血肉之躯以弓矢箭簇抗击飞机,强权胸有成竹地说“我们遭到攻击,这些自不量力的家伙”。这可以说是切强权的嘴脸,既不会承担任何危险,同时还能够保持优雅的风度,以及先礼后兵的“程序正义”。

如果没有这种左翼思想的色彩,《阿凡达》很难在全球狂扫票房,大片也不是完全不讲“思想性”,而只讲场面超出感观预想的。不过,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此巨大的制作,完全是资本的胜利,同时也完成了资本的收益。资本对事物的主宰,历来是左翼批评的主要对象,《阿凡达》则将左翼批评的“政治正确性”变成了种消费内容,这内容使任何人看《阿凡达》时都能够不产生心理的厌恶感。如果电影以场人类的胜利,殖民者的胜利来结束,会有很多人哪怕极视听之娱,但走出影院时仍会闷闷不乐。

《阿凡达》是作为右翼的资本主宰并且消费了左翼思想的电影,它将左翼的政治正确性纳入资本所制造的梦幻故事之中,并且实现资本投入的超值回报。消费主义时代,几乎没有什么能够脱出资本运营的逻辑。

内容上说,《阿凡达》有些像迈克尔·摩尔拍的那些专门攻击资本和权力的影片,但是左派导演迈克尔·摩尔永远是另类,而《阿凡达》则是娱乐消费的主流。左翼向来反对消费主义,但自身也变成消费品。这是消费主义的吊诡之处,它至大无外,甚至把对手也包纳其中。左翼之路,着实艰难。

《阿凡达》观后感10

我看《阿凡达》时的感受和我1977年看到《星球大战》时样。那时我也是抱着忐忑的期望走进电影院的。跟《泰坦尼克号》样,卡梅隆的新作在上映前就受到热烈到令人生疑的追捧。但再次地,他用部出色的电影让怀疑者都闭上了嘴。在好莱坞,至少还有个人懂得如何善用2亿5千万或者3亿的投资。

《阿凡达》是次精彩异常的娱乐历程,但它的好处不限于此。它包内含很明显的环保和反战信息『美国人也爱提炼中心思想、伟大好处?——楼主注』。它注定要掀起追捧的热潮。它的视觉细节是如此丰富,值得反复观赏。跟《指环王》样,它创造了种语言。它造就了新的电影明星。它是个重大事件,部你务必去看才能跟得上别人的话题的电影。

故事设在2154年,跟随着美军在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上的派遣任务展开。这个叫潘朵拉的新世界,富内含地球急需的种矿产。潘朵拉对地球毫无威胁,但是我们还是要派出军队去进攻和征服她。头脑发热的海军陆战队员架着机枪,开着装甲飞艇进行轰炸任务。你能够自己把它理解成是对当今政局的隐喻,卡梅隆明显是这样想的。

潘朵拉上茂盛的丛林里居住着和平的纳维人,他们是蓝色皮肤,金色眼睛,体型修长的巨人,每个约有12英尺高。那里的大气不适宜人类呼吸,跟周围的景物相比,我们就像小矮人样。如果我们要踏出机舱,务必借助具有纳维人外形的阿凡达,由人类在机器内透过心电感应遥控。当他们进入阿凡达后,他们所观,所惧,所尝,所感都跟纳维人样,同样也跟他们样适应当地的环境。

阿凡达对男主角杰克苏里有解放性的好处,他是名下肢瘫痪者。他被招入伍的原因是军方为他已故的双胞胎兄弟建造了个昂贵的阿凡达,此刻要基因相同的他来控制。进入阿凡达后,他能够重新行走,在完成任务后,作为报酬,他有机会理解个昂贵的手术来恢复他下肢的活动潜力。理论上,他不要冒任何危险,即使他的阿凡达被毁坏了,他自身并不会受损害。理论上是这样的。

在潘朵拉星上,杰克开始是认真地做名好士兵,之后他遇险,被灵巧勇敢的纳缇莉救得性命,之后他就融入到当地人中去了。他发现他的上司,好战的米尔斯夸里奇上校训话时说的话是十分准确的,在这个星球上,每种生物都想拿他当午餐。(阿凡达肉体上跟纳维人其实是不同的,但对着个正在进行攻击的头上长着大锤子的30吨犀牛时,很难向它解释当中的区别。)。

纳维人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存之道是透过对她深刻的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其他生灵相知共存。这种相处之道以及其他方方面面,都跟美洲土著十分相似。跟印第安人样,他们驯服其他的生物作为坐骑『拜托,哪个民族不会这样做,又不只是印第安人——楼主注』,但是不是马,而是飞龙样的生物。其中段杰克捕捉然后驯服条这种飞龙的戏是电影中的个华彩段落。

像《星球大战》和《指环王》样,《阿凡达》开创了新代的特效。卡梅隆是这样说的,但有很多人不相信他,而它证明了他的话。潘朵拉极大部分是CGI做的。纳维人是透过动作捕捉技术建造的,做得十分真实可信。他们看起来像是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个体,跨越了电脑动画和真实世界间那条不自然鸿沟。『真的吗?此刻网上的片段怎样看都还是像动画片。——楼主注』卡梅隆和他的艺术家团队成功的将纳缇莉做成了个蓝皮金眼,长着长尾巴的女巨人,却又,出人意料地,不失性感『怪兽也想上,死变态老头——楼主注』。

虽然有163分钟长,片子的感觉却没有那么长。它的资料是如此丰富,人类的故事、纳维人的故事,纳维人也是个个塑造得血肉分明的个体,这个复杂的星球上隐藏的全局性的秘密、杰克加入纳维人对抗他之前的同袍的终极大战、些优美的小细节,比如漂浮在空中,像蒲公英跟水母的美丽混合体的生物,以及令人惊叹的悬浮在云间的岛屿。

我对近来的许多影片在第三幕的时候只顾动作不讲故事的做法表示过不满。卡梅隆这次也是这样做的,但他之前已经很好地把主角塑造好了,所以他们在战斗中做什么,怎样做都是值得关心的。战斗的结果不仅仅仅是谁赢谁输,还有更深远的好处和影响。

卡梅隆承诺他将用《阿凡达》揭开3D技术的新幕,我是出了名的对3D没好感,2D电影已经足够真实,它只是个让人分心的剩余噱头。卡梅隆的3D运用是我看过最好的,更重要的是,是使用得最留意的。这部电影没有为了用3D而用,也没有胡乱地向着屏幕外方向炫技。他也清楚意识到3D会使图像颜色变得暗淡这缺点,即使片子有超多室内和密林场景,光线也总是充足的。我是在AMCRiverEast的个不错的屏幕上用3D观看的,已经觉得十分好。在TrueIMAX上看的话,就应会精彩绝伦。

个人要有多大的牛气,才敢在奥斯卡上宣布他是世界之王,而这次詹姆斯卡麦隆又再次当选了。

《《阿凡达》观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