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学反思1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然后从中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手空练习,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有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对质量不高的作品干脆不作讲评。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一次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如有违反,往往受到以抹布擦洗的处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幼儿园绘画教学是教师与幼儿整体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和灵感,才能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固然,有目的、有计划的预成教材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以某一种教材为蓝本制定出来的,它便于教师的讲授准备和材料准备,但教师备课时往往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幼儿。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内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应与观察法、谈话法等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方能提高教学效果。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次绘画“谜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谜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他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怕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渲泄出来,把心理期待与直觉观察融为一体,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 ……此处隐藏13480个字……异,教师要提供让孩子创造的机会,用分组轮流撕贴作品的方法,根据孩子能力不同分组,坚持以强带弱,以强带强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锻炼的机会,能力特别弱的孩子教师采用面对面的指导方法,如:我班的夏思聪小朋友他刚开始撕贴作品时,坐在那里不肯动,我问他为什么原因他的回答很干脆:“我不会,我不想撕纸。”好吧,那你愿意看老师撕纸贴画吗?愿意,今天老师撕一幅好看的画给夏思聪看,于是我就开始撕纸了,把撕好的物体现状放在桌子上,我又问你愿意帮老师把这些撕下来的贴到纸上去吗?我愿意,然后他就忙着粘贴,粘贴完了我又问:“老师撕的作品好看吗?好看,那好老师的画夏思聪也帮老师做的,现在就把这幅好看的画送给夏思聪了,他好高兴连忙把这幅作品放到自己的作品袋里,到了第二次的活动时,他自己乐意去操作了,但只会撕一些条形纸条,其他的不会撕,我主动地帮助并手把手教他怎样撕各种现状的物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现在的夏思聪小朋友也会撕一些好看的作品了。
四、丰富画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画面
美术活动是讲究色彩的而撕纸贴画所采用的是一些废旧的报纸及其它的一些纸,但这些纸的色彩不够鲜艳,所形成的画面不够明亮,如果单单撕纸贴画,内容也很单一,不够丰富,为了能使画面的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我引导幼儿采用添、折、卷的方法,如:幼儿撕贴小花可以让幼儿撕一些花茎和花叶,然后用废旧表达彩色糖纸包装纸进行折叠贴在花茎上,这样的花就好看了。如:撕贴画——鱼儿水中游,幼儿把鱼斯贴好后,可以让幼儿用水彩笔添出水、水草、云朵出来,这样的画面内容比较丰富,另外还指导幼儿卷一些纸管进行粘贴,使画面的形式多样,在幼儿布置画面时还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主次颠倒,如:撕贴画——汽车,幼儿往往把撕贴的汽车撕得很小,而把添画的花、草、云等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使人一看小小的汽车孤零零的立在那儿,这时我引导幼儿你今天主要是撕贴汽车就要把汽车撕贴的大些,其它的药画的小些,而且还要把汽车粘贴在纸的中间,经过我们老师的多次指导,幼儿现在能掌握画面的主与次的关系了。指导幼儿撕纸贴画的形式还很多,相信在老师的引领下,幼儿将会大胆的创新,丰富多彩的精品将会一幅一幅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幼儿园教学反思13优美的音乐声唱醒宁静的早晨,随接而来的是一陈哇哇的啼哭声,原来,是罗昭小朋友想吃外面的早点,但妈妈说老师不让吃,孩子的心愿没得到满足,便哭了。
你可别说,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没得到满足,差点搞成大错。那时,保育老师正在摇早点,我下去提点水给孩子们喝,保育教师给他早点,他不吃然后就走出了教室,老师以为孩子是到外面去玩,结果呢,孩子是没命地往楼下跑,幸好我在提水回来的路上,看见了他但那时孩子已经跑到大门口了,我随机放下壶,飞一般的跑过去,才拽住了他,孩子硬不回来,又是打滚又是哭的.,最后,你猜怎么着,孩子居然说“老师,你让我吃一个油糕吧!因为我自小都不喜欢吃面条”,原来今天的早点是面条,当时我就在想:其实,老师说的话虽然有道理,但也不能规定太死,偶尔让孩子们吃一下他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如果不是我提水遇见,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会找到家吗?如果,在路上遇到危险又该怎么办呢?在说,孩子的要求没得到满足,一来他会饿肚子,造成对身体的影响,二来那天他的情绪会是怎样的呢?
“老师,请收回承命吧”这句话可能在个别孩子的嘴里早想对老师说,老师是否应该敞开胸怀去接受这么一个小小的请求,很多事情就会化险为夷,那个小小的砍顿便会畅通,在今后的幼教生涯中,我会把孩子们宝贵的话语装进我的日记里陪伴他们迈向蔚蓝的明天。
幼儿园教学反思14背景:
午餐后,孩子们悠闲的坐在草地上一边享受着午后的太阳,一边饶有兴趣的听着我讲故事。突然,一声“李老师,许宝宝在捡树叶。”把孩子们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我还没开口,就看到孩子们已经围了上去,有几个甚至抵挡不住诱惑也捡起了树叶。“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吧!”我的一声令下,引来了孩子们的欢呼,他们飞快的跑开了。
“李老师,我捡到两片树叶。”
“六六,数一数,你捡到几片树叶?”
“香香,你在哪里捡到树叶的?”
“李老师,我的树叶像扇子,可以扇风的。”
“媛媛,那你的树叶像什么?”
“牛牛,你捡的树叶一样吗?”……
孩子们沉浸在捡树叶的兴奋中,开心的告诉着我他们的每一个发现,也在不知不觉中回答着我的问题。
反思:
小班的孩子似乎特别喜欢捡东西,他们对于掉在地上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当我发现孩子们对“捡树叶”发生兴趣时,就立即给予了支持,既充分的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又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等,让他们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因为当孩子的愿望得到满足后,他会表现很积极,所以他们很乐意的'去发现、去探索。
小班孩子他们的认知和技能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也比较弱;生活经验少;他们的表达、表现能力也比较差;他们还不大会去观察……在小班孩子中会有生成、探索吗?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我,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只要你谨记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耐心、细致的观察,必然会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只要你及时把握住孩子的兴趣点,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必然会引起孩子探索的愿望。
幼儿园教学反思15天气真热,不巧的是停电了,幼儿园教学反思——会飞的汗珠。午睡时,孩子们有点烦躁不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怎么办呢?我找来一块美工板,为孩子们扇起了风。由于人多,我只能一个一个扇、几个几个扇、边走边扇…一·
风儿吹到的地方一片安宁,孩子们自觉地闭上了眼睛,不多久便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
航航热得满头大汗,我站在他身旁,一手拿美工板为他扇风,一手拿着毛巾为他擦汗,看着他慢慢进入梦乡。
婷婷和秋秋躺在床上,一改以前悄悄说话的习惯,睁着眼睛看我。我轻轻地走过去,蹲在她们身边默默地扇着风。不一会儿,她俩就闭上眼睛睡着了。
辰辰睡得好香啊,可因为热,小脸蛋涨得通红。我来到他身边,不停地帮他扇着风,看着小汗珠慢慢消失。
我忘记了时间,只是不停地帮孩子们扇着风,直到孩子们都进入梦乡。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睡梦中,有的孩子仍在翻动,我只能不停地在过道里来回走动,一手拿着美工板,一手拿着幼教杂志,边走边看,边看边扇。
起床时间到了。孩子们从睡梦中醒来.惊奇地看着我手里拿着的“扇子”。有人问:“这是什么?”我说:“今天啊,美工板成了老师的扇子。你们感觉到它带来的凉爽了吗?头上还有汗珠吗?”
大家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头。航航说:“没有了,小汗珠飞了。”“飞哪里去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婷婷眼尖,叫了起来:“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小汗珠飞到老师额头上去了。”
“是吗?”顺着孩子们的目光,我摸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可不,“啊.小汗珠真调皮。”
我笑了,孩子们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