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英雄人物读后感】
《英雄人物》这本书里有巾帼英雄花木兰,鉴湖女侠秋瑾,助人为乐的雷锋…太多的英雄,在这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如明月般的光芒,让我们炎黄子孙来尽情的瞻仰,去怀念…
我对鉴湖女侠秋瑾的故事印象很深,那是一个封建的年代,7岁的小秋瑾,被哥哥们朗朗的读书声所吸引,她倚门观望,一时竟挪不开脚步,教书先生看她如此强烈的求知欲望,便心生怜爱,教她识字。秋瑾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异常刻苦,没几年功夫便读完了好几本古书。11岁,她就学会了填词作诗,还擅长骑马,打拳,击剑,是个文武双全的“名门闺秀”,然而,秋瑾并为因此而获得更多的自由。在当时,妇女身上套着许多封建枷锁,尤其是像秋瑾这样的官宦人家,封建意识更加浓厚,父母不肯放秋瑾融入社会,参加活动,只是让她做好闺阁小姐,这与秋瑾日渐清晰的革命意识相违背,于是,她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投身革命浪潮中,为了民族,也为自己,奉献了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秋瑾,不禁让我深感敬佩,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为之自豪。因为她的身上流露出一种坚毅挺拔的气度,对知识,对去除封建礼教,对光明世界的追求与努力,哪怕是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她所付出的努力在这天都呈现出来了,古今的中国,不再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像蓬勃的太阳冉冉升起,因为有了英烈们的顽强斗争,有了像蚂蚁抱团似的团结与奋斗,这天的中国是为之瞩目的新社会,也是我们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温暖家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珍惜这豁达通明的社会,珍惜历史长河里沉睡的英雄们,让我们一齐来缅怀,一齐回顾,也一齐去奋斗,奋斗中国梦,也奋斗我的梦!
【篇2:英雄人物读后感】
读《英雄人物》有感
在《英雄人物》这本书里收集了许多抗日,抗战的英雄事迹;其中让我最敬佩的是少年英雄王二小和奋勇献身黄继光。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王二小和乡亲们一齐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的那边设了个圈套。放羊的王二小看见鬼子走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心里十分着急,就牵出羊来为鬼子引路。他带着鬼子在山里转圈子,最后将鬼子引入圈套。恼羞成怒的鬼子把刺刀扎进王二小的身体里,将他摔在一块大石头上;此时,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而年仅十二岁的王二小却永远睡在那块石头上,他的鲜血染红了石头。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起红色的树叶;王二小为了乡亲们的生命财产,用自已的生命为八路军赢得了胜利!王二小这种机智勇敢,舍已为人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的营地要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
地的主峰,而敌人的机关枪却马不停蹄地喷射出火舌的枪火,黄继光身负重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冒着烈火,顽强地葡匐前进,当爬到离敌人只有10米的距离时,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向敌人的战地扔出手雷,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可敌人的机枪又在不停地扫射着,天快亮了,再攻不下597.9高地就来不及了;黄继光又一次站起来了,他用自已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往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黄继光顾全大局,奋勇献身,用自已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枪口,才使战士们占领了高地,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每个人敬佩不已。
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敌人面前永不屈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这些英雄人物的真实写照,这些英雄们,必须会永远被世人记住,流芳百世!
【篇3:英雄人物读后感】
《英雄人物》读后感
在抗日英雄中,还有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这一群——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子弹打光,就用石头拼命的砸下去,最后,这五位英雄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qiāng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qiāng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能够很快追上连队但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峰顶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明白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qiāng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此处隐藏4951个字……勇敢顽强、应对敌人临死不屈的精神,而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王二小了!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一个很贫困的农民家庭里。有一次,他的妈妈被鬼子十分残忍的杀害了,11岁的王二小便成了孤儿,有人给他饭吃,有人给他衣服,可王二小不想连累他们,便到一个地主家当放牛郎,黑心的地主只要不满意,抬手就打,张口就骂。王二小一年到头果汁猪狗不如的日子。之后,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站岗放哨。有一次鬼子来抢粮,鬼子对王二小吼道:“快带我们去卧虎沟!”王二小假装说:“好。”于是王二小把鬼子带到了一个四周都是坑坑洼洼、找不到离开的路的地方,王二小见鬼子筋疲力尽,心中暗喜,打算把鬼子带进李团长布置的埋伏圈内,当鬼子走进埋伏圈时,寂静的山谷响起了一片口号声、喊杀声,敌人被打得落花流水,才明白中了埋伏,那中队长举起刺刀刺进了王二小的胸膛,13岁的王二小牺牲了。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泪水滑落了,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为了保卫祖国,他身上中了无数刀,他像风雨中的巨人倒下了,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英雄的壮歌。
我想我们就应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祖国、父母、老师!
【篇12:英雄人物读后感】
《英雄人物》读后感
放寒假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买一本有关于爱国主义的书来读,并写出读后感。放假的第四天,爸爸带我买了一本名叫:《英雄人物故事》的书。
这本书是我精心挑选的,我十分喜欢,一回到家就开始认真读起来。书中精心选编了46位古今中华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少年英雄赖宁……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一次次指引着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吸引着我。
尤其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的文章,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资料主要讲的是:1940年4月12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雷锋这个孤儿得到了乡政府的个性关照,乡长经常给雷锋讲革命故事,所以雷锋很想当兵。不久,雷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1950年,雷锋上了学,当上了第一批少先队员,由于雷锋的学习优秀,又用心参加各种活动,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因此乡长又让雷锋当乡政府的通讯员。因为他工作出色,又很快当上了公务员。一次工作,一颗螺丝钉让他有很深的感悟:将来也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出此刻革命最需要的地方。雷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60年1月8日,雷锋最后如愿以偿当上了兵。雷锋不仅仅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而且把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贯彻在自己的生命中。他还经常帮忙战友,小韩的棉衣烧了个洞,他悄悄补好。小周的妈妈病了,他替小周的名义汇去钱……雷锋一生都在为人民做好事,他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向英雄们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报效祖国。更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篇13:英雄人物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个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刘胡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次,鬼子在刘胡兰姐姐所在的村子里大扫荡。刘胡兰姐姐不幸被鬼子看见了,鬼子把她押回了总部,严刑拷打她,逼她说出八路军所在的位置,刘胡兰姐姐守口如瓶,并没有在危险前认输。最后,刘胡兰姐姐英勇地牺牲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要为社会奉献自己,虽然我们此刻还小,不能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或者更大的奉献,但是,我们能够从小事做起,比如: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等等。我们还要向刘胡兰姐姐学习,学习她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那种爱国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爱国守法,不做背叛祖国的事,我们要多做善事,为我们的祖国增光。
同学们,我们要做第二个刘胡兰,虽然她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但是,她的爱国精神却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另外,我们还要把刘胡兰姐姐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千万不要忘记了哦,朋友们!
【篇14:英雄人物读后感】
妈妈上学期给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故事书》,我看完以后受益匪浅。
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爱国精神让我为之震撼,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宁死不屈的刘胡兰。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农民孩子。她十岁是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1996年6月,十四岁的刘胡兰关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候补党员。
1947年的1月12日,敌人突袭云周西村,封锁了村子所有的路口,将村民们集中在大庙前。因为叛徒的出卖,刘胡兰不幸被捕了。敌人在抓捕过程中,残忍地殴打想要保护她的村民,刘胡兰见状,大声说道“走开,我自己走。”
闫军军官从叛徒口中得知刘胡兰是共产党员,区干部,就让她供出更多的情报,而刘胡兰却不屈服,敌人就当着她的面铡死了六位同志。刘胡兰怒不可遏,痛斥敌人道:“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投降,共产党员是杀不尽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说完,刘胡兰就昂首挺胸地走向铡刀,面不改色地从容就义了。那时,她还不满十五岁。
毛主席以前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她短暂一生的精辟概括。在革命战争年代,像她这样的英雄多的不计其数,如李大钊,向警予,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江姐等,那些有名无名的革命先烈们,在被敌人逮捕后宁死不屈,至死也不改变他们的革命信仰,他们为革命,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名垂千古,。反之,那些叛徒们由于贪生怕死,抵挡不了金钱地位的诱惑而叛变革命,出卖同志,他们不仅仅最终没有好下场,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将遗臭万年。
同学们,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就应好好珍惜。做为祖国的未来和期望,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这个建设的更加完美,更加强大,以告慰先烈的英灵,让先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我有志的中华少年!
【篇15:英雄人物读后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叫《英雄人物故事》的书,我整整看了两天,有一个讲的是王二小机智勇敢,把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里,敌人听到了枪声,明白上当了,敌人用大刀刺进了王二小的胸膛,王二小微笑着闭上了双眼,光荣的牺牲了。我要向机智勇敢的王二小学习,应对敌人,沉着陆冷静,永不放弃。
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没有王二小、刘胡兰、雨来、江姐……没有这些英雄,我们就不会做在美丽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那些战士们,更不会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要认真的读书学习,要对得起那些英雄。